科研长卷,徐徐铺展
岁月沉香,历久弥新
今天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七所高校
共同发起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充分发挥场馆育人功能
迎接国际博物馆日
感受科技魅力,厚植家国情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航天博物馆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通过航空航天博物馆、校史馆、艺术馆等场馆联动,将校园打造成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科普教育与科教融合平台于一体的大场域。
“航空航天博物馆”主馆
“航空航天博物馆”沙河馆
歼-10真机
作为航空航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是学校国家级精品课《航空航天概论》以及飞机设计核心专业课的重要教学实践基地,每年开展面向全国大、中、小、幼及社会公众的思政课程。弘扬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博物馆、校史馆等场馆传播科学家精神和航空航天文化,有效引导更多的青年学子投身祖国航空航天事业,成为兼具学术深度与公众影响力的育人标杆,多次获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影响观众超过5000万人次。
王浚院士为小学生讲述
新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的故事
北航学子在P-61“黑寡妇”战斗机旁
上《航空航天概论》课
北京理工大学
重点领域科技教育基地
“挺起民族的脊梁——党领导的人民军工”主题展览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主办,由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协办,是目前全国唯一由上级主管部门认定,全面反映党领导的中国军事工业发展历程的国家级综合展览。
北京理工大学文博中心
展馆展出有月壤、登月国旗、太行发动机等珍贵展品170余件,珍贵图片380余幅,全面呈现党领导的人民军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卓越贡献。
党领导的人民军工展馆
同时,学校与载人航天新闻宣传中心(航天五院)深度合作建设载人航天文化展厅,是国内首个中国空间站太空影像主题展示空间、首个中国空间站太空影像资源“大思政课”教学和科普教育基地。
载人航天文化展厅
太行发动机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两馆一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统筹推进“两馆一中心”建设,将博物馆打造成展示学校办学历程和办学成就、弘扬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平台;将航天馆打造成全国高校规模最大、展品种类最丰富、数量最多的航天主题展馆;将哈工大中心打造成全国高校第一个在主要城市核心商业区建设的大学品牌形象展示平台。“两馆一中心”被授予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教育部红色文化弘扬基地等各级各类基地称号20余个。
“两馆一中心”着力打造“文化+科普”双向赋能的育人品牌,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的育人平台。策划推出弘扬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两条主题参观路线,创新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场馆里的思政课”“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研学课堂”“强国系列科普讲座”“哈工大课堂”“小小讲解员”等品牌活动。
老专家志愿讲解员在航天馆讲解
2024年以来,“两馆一中心”累计接待参观总量超310万人次,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200余次,线上线下覆盖群众超2000万人次。
学生志愿讲解员
在哈工大中心面向社会讲述哈工大故事
哈工大博物馆推出教育家精神主题参观路线
王淑娟教授讲述哈工大教学传统和育人情怀
学生志愿讲解员在航天馆室外展区为中小学生讲解
西北工业大学
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博物馆)(简称“博物馆”)将建设成为一座集航天、航天、航海科技为一体、科技与文化艺术融合的特色博物馆,满足航空、航天、航海学科教学实验、实践及国防科普教育,并打造成为总师文化传承弘扬的高地,成为国防科普与军工科技文化宣传阵地。
西北工业大学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博物馆)鸟瞰图
博物馆分室外展场和室内展馆两个区域。室外展场规划建设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三航整机展区,展示历代各型代表性三航装备,并打造“20系列飞机”专区;室内展馆为1.2万平方米,分为航空、航天、航海主题展馆和无人机、发动机专题展馆,艺术厅以科技艺术为主题。
西北工业大学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博物馆)室外展场
目前正在推进三航展馆建设。馆藏5471组8720件三航类科技藏品,包括中国最早的风洞、U-2高空侦察机残骸、“钟馗”战斗机中央翼、各型发动机、东方红1号备份星、东方红2号备份星及我国早期水中兵器等,将与观众见面。
运20物理样机
2024年完成室外展场一期建设,展出17型三航整机装备。2023年至今,艺术厅先后开展“时空探索——西北工业大学2023(西安)当代艺术邀请展”“御风行——三航科技油画展”“山水之间——朱鹮摄影展”等专题展览。2024年暑假对外开放期间,接待40万人次。
东风2号导弹
2024年航空文化节之“总师面对面”沙龙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博物馆
哈尔滨工程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依托学校“三海一核”学科特色优势,打造哈军工纪念馆、校史馆、船舶博物馆、海洋文化馆“四馆”育人平台。
哈军工纪念馆自2013年开馆至今,累计接待社会各界100万余人次,馆内现藏实物21000余件,国家级文物530件,国家珍贵文物186件,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哈军工筹建、发展、分建、改建历史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成果,是弘扬哈军工优良传统、传承哈军工红色基因的重要基地,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教育部红色文化弘扬基地、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首批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
哈军工纪念馆中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模型
校史馆中我国第一艘深潜救生艇7103模型
中小学生在海洋文化馆研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御风园”航空航天展馆群
诞生于抗美援朝烽火之中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生俱来就有着“航空报国”的红色基因和“志在长空”的蓝色梦想。学校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和校友资源,集纳展陈新中国自行生产的第一型飞机初教5、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静力试验机、“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大型无人靶机长空一号等一大批大型航空航天领域国之重器和科学家人物典型,建立全国首个高校最大的户外航空航天实物展馆,建成由御风园、航空博物馆、航天博物馆、校史馆等组成的航空航天特色鲜明的场馆育人平台——“御风园”航空航天展馆群。
“御风园”航空航天展馆群全方位立体展示我国航空航天科技事业发展历程和成就,形成学校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文化标识,社会各界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景课堂,已成为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大思政课”育人平台。
场馆群每年接待参观讲解次数超过2200次,参观人数超过25万人次,激励着莘莘学子传承航空报国精神,投身航空航天伟大事业,为建设航空强国、航天强国、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南京理工大学
“一馆一基地”
馆内珍藏了一大批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不同历史时期的6000余件各类珍贵武器装备藏品,其中不少武器装备由我国自行研制。在这里,武器系统与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等核心课程不再仅限于课本和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实境课堂”这一独特形式,变得鲜活而具象。
与此同时,南京理工大学始终传承和发扬“哈军工”光荣传统,将红色教育与科技实践深度融合,在江阴校区打造了“哈军工精神”国防科技创新与实践教育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
从一代代人的奋斗精神
到科学研究的辉煌成就
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七所高校
以丰富的博物馆场馆资源
引导广大青年自觉投身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
传承报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
来源:工信微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